4月2日晚,“第六期芙蓉湖畔对话——性别•文化•国际•交流”在克立楼三楼报告厅举行,本期对话由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厦门大学工会、厦门大学妇委会、厦门大学团委、厦门大学社科处等单位举办。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赖虹凯,厦门大学原副校长、校友总会副理事长、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詹心丽等出席活动。全场座无虚席,对话过程中嘉宾们真诚热情、妙语连珠、幽默风趣,观众提问积极踊跃,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堪称是一场走心的对话。
厦门大学海韵琵琶乐团带来了优美的《茶马古道行》琵琶演奏,全场掌声热烈,拉开了对话的序幕。我校管理学院ONEMBA学术部主任潘维廉教授,外文学院院长陈菁教授,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毛通文老师,外文学院原副院长傅似逸教授担任本次对话的嘉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红梅教授担任主持。本期对话主要围绕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中的感悟和经验,以及跨文化与性别的关系这三个主题展开。
作为厦门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毛通文主任对厦门大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贡献深有感触。他说厦门大学是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更是开了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被誉为“一带一路”的璀璨明珠,目前厦门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在高校中是数量最多,也多次获得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厦门大学正在走向世界。
在谈到跨文化交流中的感悟以及经验时,每位嘉宾都结合自己的亲历,举出很多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例和遇到的冲突,分享他们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应对的体会和做法。潘维廉教授用地道的汉语,深情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鼓励他写第三故乡泉州的故事,讲述了他对厦门的热爱,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中美文化差异。他热心教学和热爱学生,热心中国故事传播的精神和行为深深地鼓舞了在场的师生。陈菁教授讲到,交流可以跨越国籍、性别、年龄,交流的核心是心与心的交流,从心出发,用心交流,达到走心效果。傅似逸教授说到,其实,国外对中国的了解很少,传播中国文化,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她还用两条龙的故事,指出在跨文化交流中,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本着坦诚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讲故事讲体验的方式回应问题,化解尴尬。毛通文主任结合了尼日利亚和马耳他孔子学院的工作,讲述了我们传播中国文化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他说,只要用心去教,让国际学生亲自去感受中国文化,他们一定会爱上中国。
探讨跨文化与性别问题时,嘉宾们谈到了女性在国际交流和语言学习中的优势、女性在外交事业上现状等问题。毛通文主任表示,女性具有语言天赋,语言学习比男性要快要好;在沟通中较为委婉,能避免冲突。陈菁教授谈到虽然外文学院女学生占多数,但是只要热爱了这门专业,不论男女,都能学好外语;很难指出男性与女性在交流中谁优谁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远大于性别之间的差异。傅似逸教授指出虽然在国际交流中女性发挥了她独特的优势,她举例傅莹和华春莹这些优秀女性的杰出表现。但是她用数据说话,谈到女性外交官被派往小国的多,做到较高层次工作的人数还是偏少,女性在外交事业上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主持人石红梅教授总结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我们每个人,无论男女,都要做好准备,学习跨文化的知识和本领,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宽阔的胸怀,用心构建交流互鉴的心灵高铁。
在对话过程中,同学们纷纷提问,嘉宾们认真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嘉宾们认为要用心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在介绍中国时,不仅要介绍中国的文化,更要介绍每个中国人的故事,让中国文化变得生动、立体,充满活力。
对话结束后,还颁发了活动纪念牌。本次对话精彩纷呈,对话过程中掌声不断,对话结束时大家还都意犹未尽。对话让大家了解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各种冲突和应对之策。大家一致认为跨文化交流因性别产生差异,但也不会因性别而有所不同。只要用心沟通,尊重差异,平等对话,我们就会理解不同文化的精彩;只要用心去交流,换位思考,发展共感,我们就会改变不同文化产生的隔阂。
(转自厦门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