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科艺中心落幕
发布时间:2018-08-29
点击次数:390

“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82728日,“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决赛在我校顺利进行。本届大赛于今年4月份全面启动,大赛由福建省教育厅、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共同主办,由我校和网龙网络公司承办。

大赛组委会邀请省内外专家、评委通过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高校的75个项目参加828日在我校举办的晋级现场决赛。此次大赛分为主赛道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四个组别,并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组委会邀请了全国大赛专家作为评委,现场亮分,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评选出主赛道金奖20个、银奖30个、铜奖50个、优秀组织奖8所、优秀指导老师奖20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0个、银奖15个、铜奖20个、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10个、“乡村振兴奖”5个、“精准扶贫奖”5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0名。

我校共推荐17个项目参加省赛,15个项目进入现场决赛,主赛道9项,红旅赛道6项,最终取得1142铜的优异成绩。其中,派恩杰:柔性电子科技先行者”“诺康得:全球首创化学工程的NK免疫细胞疗法”“捌斗新材-国内领先的多功能石墨烯海洋涂层材料三个项目获得主赛道初创组金奖;全谱激光荧光陶瓷的首创者和领航者项目获得主赛道成长组金奖;核芯生物-智能化分子诊断专家(ichip”“海漆-国内环保型海洋防污涂料开拓者” “肠菌移植-国内临床微生态治疗的领航者三个项目获得主赛道创意组金奖;废柴新材-可移动式农林废弃物制炭设备及运营”“果蔬卫士-科技扶贫,保鲜致富” “荒漠绿洲-国内首创生物基磺酸盐土壤改良”“易田思甜-农林废弃物提取低聚木糖四个项目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荒漠绿洲-国内首创生物基磺酸盐土壤改良项目还获得乡村振兴奖。我校被项目组委会授予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材料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罗雪方是“全谱激光荧光陶瓷的首创者和领航者”团队负责人,得知团队获得金奖,她表示,从准备到参赛,对团队是一次美好的回忆,更是一次经历、一次成长。如今,她对项目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定位。她说,经过本次省赛的洗礼,她将把现有的不足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争创新的辉煌。

化学化工学院2017级硕士生陈思瑞是“荒漠绿洲-国内首创生物基磺酸盐土壤改良”团队负责人,他表示,从项目组建,经过校赛、省赛,以及在宁夏、内蒙等地对接中,团队深深感受到荒漠地区的人们生活的艰苦、环境的恶劣。谈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他说:“我们一批学子走出实验室,走向大西北,用红色筑梦之心,播撒绿色扶贫的希望。”

828晚,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校党委书记张彦出席颁奖典礼,为获奖团队颁奖,并于颁奖典礼前同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卫民等一道现场参观了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成果展。

副校长邓朝晖在颁奖典礼的致辞中表示,厦大举全校之力,努力做好东道主,提供全方位服务。希望利用这一机会,检验即将在厦大举办的国赛的筹备工作,希望能以举办、参与双创大赛为契机,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创业生力军,并预祝各高校经过后期的集中训练和精心打磨,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网龙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熊立指出,自赛事启动以来,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投资和孵化器服务联盟多次组织导师入校培训,同时联盟成员先后对接多家公司沟通共同加入联盟支持“双创”赛事成果转化事宜。希望更切实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真正让高校科研成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贫困地区转化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卫民表示,此次大赛充分展示了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已经成为我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社会各界将以大赛为契机,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中勇于作为,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颁奖典礼中,来自福州大学与厦门大学的两个金奖项目还为大家带来精彩的项目路演。

据悉,今年省赛全省报名项目8.93万个,同比去年增长1.7倍,参赛人数33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6倍,占我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的40%,同比去年增长了1.7倍。报名项目数和报名人数与在校生数的比例全国第一。其中,福建省“红旅”活动报名项目5000余个,成立“红旅”小分队2115个,2.5万余名师生参与,吸收公益基金6389万,对接农户、合作社、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8000余个,帮扶近40000余人。

(转自厦门大学新闻网)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