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校内迁长汀办学80周年。12月24日下午,学校在科艺中心报告厅举行内迁长汀办学8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纪念那段烽火中的不平凡岁月,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1941级教育学系学长、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我校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1943级机电工程系学长、菲律宾著名华侨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邵建寅,1944级机电工程系学长、台湾著名企业家周詠棠,1944级数理系学长、我校物理系教授、我国发光学研究创始人之一的吴伯僖等长汀时期老校友与近千名师生共聚一堂,共忆艰苦自强岁月,共叙长汀办学精神。
大会开始前,师生们一起观看了反映内迁长汀办学历史的专题片《烽火南强》,半个小时的片子呈现了八年烽火硝烟中厦大始终弦歌不辍、自强不息坚持办学,铸就“南方之强”辉煌的历史点滴,展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一所大学和大学里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爱国救国的一种坚守和一种气节,令在场师生深受感染和震撼。
大会由校党委书记张彦主持,校长张荣、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潘懋元、邵建寅、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硕士生江建烽先后在会上发言。
张荣在致辞中明确指出内迁长汀办学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蕴含的永恒时代价值。他说,厦大内迁办学是一部爱国的历史、创业的历史和图强的历史。内迁长汀办学时期厦大形成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已经成为厦门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厦大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内在原因和强大动力。
回顾长汀办学历史,张荣特地指出,无论今天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更不能忘了曾经与我们并肩奋斗、共赴国难的长汀和长汀人民。当80年前厦门大学办学遇到史无前例的困难时,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爱国传统的长汀人民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厦大师生,为支持厦大办学提供了无私的帮助,甚至献出了半个县城,为厦大在艰难时期得以维系办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光荣属于厦大师生,也属于长汀人民。厦大师生永远不忘长汀办学的历史,永远铭记长汀人民的深情厚谊。
80年后的今天,当厦大纪念那段烽火岁月时,到底希望从这段历史中学习和继承些什么?张荣认为,支撑长汀时期厦大人的力量就是当年报国为民、烽火砥砺的家国情怀和临危不惧、超凡卓然的自强精神,以及育人为先、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今天的厦大人要继承和发扬的是:内迁长汀时期厦大师生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厦大师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与自强不息的精神、长汀时期形成的先进办学理念与从严精神。
当前,厦大面临着“双一流”建设的历史重任。身处新时代,面临新使命,张荣要求厦大师生一要牢记使命、争创一流。牢固树立“国家队”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办学方向,坚守前进定力,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主线,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为动力,坚持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朝着学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二要坚定自信、追求卓越。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厦大始终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继承嘉庚精神和“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努力践行“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校旨,不断凝练最新最完善之文化,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宝贵精神和“追求真理、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优良校风。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实现超越。三要上下同心、合力共进。长汀办学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学校在遇到困难时,师生员工的团结、拼搏是学校度过难关的最重要力量。师生员工是学校发展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凝聚起爱校荣校、改革创新、团结合作、包容共享的校园正能量。全校师生员工要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在“双一流”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争创新业绩。
廖深洪说,80年前,长汀拥抱了厦大,厦大润泽了长汀。在汀8年间,厦大不仅与长汀结下了深厚情谊,更极大改变了长汀老区的面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坚韧办学、弦歌不辍”的精神至今仍不断激励着老区人民。长汀人民始终珍视厦大在长汀创造的“南方之强”精神财富和历史遗迹,县校双方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开展着卓有成效的合作。走进新时代,长汀将以此次的纪念活动为新起点,深入融合厦大精神和长汀精神,持续推进交流合作,携手共赢共发展。
潘懋元于1941年入读厦大教育学系。他在会上以“讲故事”的口吻向年轻的学生们重现了抗战烽火硝烟中的厦大往事。谈及“舍身治校”的萨本栋校长,97岁的潘懋元动情地说,“我见到萨校长时,他39岁,但是腰已经弯了。到他1944年离开厦大赴美治病时,已经像我这样需要拿着拐杖走路了。正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长汀时期的厦大师生在艰难困苦中展现出了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邵建寅深情回忆了自己经历的长汀岁月,分享了自己对时间和对“半空”“半满”的思考。他说,一个水杯倒半杯水,可以看成是“半空”、也可以看成是“半满”,人不能活在“半满”的回忆中,必须不懈不怠地使用那“半空”的余地,积极进取。回首过去,我们要饮水思源,永记先贤的功绩,紧跟先贤脚步,坚持南强精神,一心一意共创未来。希望全体厦大人好好珍惜“半空”的时间与机遇,好好使用“半空”的空间与资源,努力求突破、求创新。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江建烽代表全体厦大在校生表示,要不忘自强初心、传承自强基因、弘扬自强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最好的自己,建设最好的厦大,服务最好的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张彦表示,今天的纪念是为了铭记一段历史,更是为了弘扬一种精神。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后,在教育系统全面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的历史性时刻,学校隆重纪念内迁长汀办学的光荣历史,宣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定信念,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他强调,内迁长汀办学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既昭示了厦大人一脉相承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又时时刻刻在鞭策我们不断前行。长汀这段历史,对今天厦门大学的办学和“双一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厦大将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优良品格,始终保持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内涵发展的发展方向,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动实践赋予自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1937年7月1日,陈嘉庚无条件地把厦大交给国家。7月6日,清华大学物理机电学家萨本栋教授临危受命,出任校长。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战火威胁,甫一上任校长的萨本栋便面临着“厦大将何去何从”的抉择。
经过认真考虑,学校决定迁往距离厦门800里外的福建山城——长汀,在抗战中坚持办学。1937年12月24日,厦门大学开始分批向长汀搬迁。经过20天的艰苦跋涉,1938年1月12日,厦大师生安全抵达。1月17日,厦大在长汀复课。厦大因此成为当时粤汉铁路线以东唯一的国立大学,也是最逼近战区的国立大学,撑起了中华民族高等教育的东南半壁。
在长汀办学的8年中,我校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弦歌不辍、坚持办学,把厦门大学办成当时“国内最完备的大学之一”,在艰难困苦中铸就了“南方之强”的辉煌。在1940年、1941年两次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学业竞试上,厦大连续两次蝉联第一。国际学者慕名前往长汀参观考察厦大后大为感慨,称赞厦大是“印度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大学”。据不完全统计,长汀时期厦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百位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
(转自厦门大学新闻网)